別看成龍一張老臉,身為一個東北偷渡日本的非法移民,他可是稱得上運勢超強;不僅交了一個會說中文的刑警朋友,還碰上了同樣來自中國的美艷酒吧老闆娘,最後更是交了三合會的二當家並順利掌管新宿,接手台南幫的地盤;就在短短幾年,從在底層工作混飯吃的黑工變成了有居留權、有身份證、在三合會有一席之地的角頭混混。
雖然本片的劇情普普,在人物的刻劃與劇情深度上都明顯地不足,遠遠比1998年金城武的『不夜城』要來得簡單與模糊,不過呢,想想導演爾冬陞是香港演員出身,此片照舊不落香港電影的套路:情節簡單、細節不足,劇情鋪疊得不夠,因此也無法產生太引人的緊張感,影片的脈絡也就不清不楚了,但某些場景上光影的變化、鏡頭的運用,都還讓人絲絲感覺此片仍有些細膩之處。
成龍從原本一個低層的苦力黑工,不知道交了什麼好運,救人、殺人、拿身分、把馬子,都有如熱刀切牛油,樣樣順利的不得了,到最後竟然搞足了錢成立了一個株式會社來讓這些中國移民當總部削錢,而自己卻抽手離開去經營自己的正當生意,就放著一群散沙們不管了,最後當然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滿,進而進行抄家滅族的行動。成龍這一次做了不少"突破性"的演出,沒有花俏的拳腳動作、轉型當黑道、影片的最後死掉,對習慣他演出的人來說...還真不習慣,不過總比聽他唱歌來得好。
以前的成龍片最後上字幕時不都有NG鏡頭嗎?這次雖然沒有,但還蠻想看到的,不過NG的原因得從『武打動作不小心出了差錯』改成『原本沒有武打動作的鏡頭卻不小心耍了一些拳腳』,因為這一次成家班的班底們全都不踢腿抬腳了,只有拿著棍棒武士刀亂揮,想來這些人也從打仔要轉變成為內心戲演員囉。
爾冬陞所安排的角色原本應該是要有一些衝突火花產生,吳彥祖的破相和斷手及後來的個性大轉變卻可惜沒能夠刻劃得太深,不然肯定能和一臉霉樣怎麼看都不像大哥卻又義薄雲天的成龍做出很不錯的對手戲,所以這部片子看起來總是會有一些不到頂的感覺(就是那種噴涕要打不打的那種尷尬感)。
總之,這影片不會難看,可列入能夠觀看殺時間不用大腦的片子之一,時間約2小時,要推薦的話大概就是屬於『你現在有點無聊又想做些什麼事嗎?那就看片吧。』這一種等級的吧。
(繼續閱讀...)
2009-07-08
(看電影)新宿事件-Shinjuku Incident
2009-07-07
(就可)變形金剛2的影評-『變形金剛3:天網反擊戰』
(本文轉載自網路,原出處已不可考,如有冒犯請通知,本人將立刻處理。內容部份已修改為台灣習慣用語。)
有一個問題困擾了我足足二十年:為什麼博派變形金鋼要幫地球人?
光用『所有有感知的生物都應享有自由』這個法則是根本說不過去的,因為豬也有感知,但人類就把豬圈養起來,隨意殺戮。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博派變形金鋼絕對堅持『自由法則』的話,應該把人類當作狂派變形金鋼一樣的邪惡生命體加以消滅才對,為何要幫地球人奴役其他生物呢?
直到昨天下午看完《變二》,終於大徹大悟。
原因有兩個:
第一,人類夠強。
第二,墮落金剛存在。
有理由相信博派變形金鋼和狂派變形金鋼在幾百年之前都是墮落金剛的小弟,任務是在宇宙中搜尋更多的能量,但柯博文這個傻面賊心的傢伙和密卡登這個野心勃勃的癡呆,肯定都不願意久居人下。
要幹翻大佬自己上位,就必須獲取能量,還不能讓墮落金剛發現。
他們找到了地球。
十九世紀的地球人還很弱,憑變形金剛的能力可以輕易摧毀這個星球上的抵抗力量,進而摧毀太陽獲取能量。
但這樣一來,大部分能量都會被墮落金剛奪走,畢竟它是大佬。
『裝死』計畫啟動,在柯博文這個一代奸雄的授意下,密卡登假裝跌到了極地冰原中,我相信柯博文是這麼說的:『兄弟,儘管去裝死吧,我們後面幾十把傢伙招呼著呢!』
這是一項走鋼絲的計畫,很危險,但果然取得了成功--墮落金剛並沒有得到想要的能量,而人類也利用變形金剛的技術發展起來。
注意,柯博文等人並不是那麼好心幫助人類,幫助人類的目的很簡單---有朝一日幫他們幹翻墮落金剛。
一百多年過去了……
柯博文等人猛然發現有些不對,人類的成長速度太快了啊,這樣下去固然能夠幹翻墮落金剛,但一個不小心連自己都可以幹翻,那豈非得不償失?
看看人類的技術,光憑美軍的一支特種部隊,肯定不到一個團的規模,就能幹倒幾十台原生狂派變形金鋼,這要是集結所有美軍、俄軍、解放軍,再動用核武器……變形金剛還有戲嗎?
強行進攻,肯定不行。
只有想辦法打入敵人內部。
計畫是簡單直接的---密卡登扮惡人,來地球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引起恐慌。
隨後,“救世主”博派變形金鋼降臨,扮英雄,一次又一次打敗了狂派。
我們知道,變形金剛這個東西雖然看起來很大隻,但它其實是很脆弱的,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零件和彈藥補給,而面對非我族類的異種外星生物,人類肯定是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但現在呢,人類自願開放了所有資源,共用所有資訊,甚至將最高機密都洩露給了這些外星人。
夠了,時機已經成熟了,墮落金剛的時代已經過去,輪到我們兩兄弟縱橫四方了!
決心:必殺墮落金剛!!
整個誘敵深入、螳螂捕蟬的計畫,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電影,這裏不細說,只說說結果。
在《變形金剛第一集》之前的年代裏,情況是這樣:
變形金剛整體在宇宙中缺乏能量,四處流浪,一盤散沙,密卡登是一個小頭目,而柯博文雖然看上去是領袖,但手下也缺兵少將,大部分博派變形金鋼都不鳥它,而是在各個星球悠哉遊哉,逍遙自在。
《變形金剛第一集》落幕之後,經過一番運作,現在的情況是:
密卡登的老闆被幹掉,自己上位當了話事人,掌控狂派變形金鋼的所有資源,包括一個近地軌道上特別牛B,有若異形巢穴的基地。
柯博文養賊自重,不斷召喚各個星球的博派變形金鋼前來,『地球人傻、能量多、速來!!』,實力進一步壯大,還進一步獲取了人類的信任,在人類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基地,獲取了穩定的能量和彈藥補給來源。
此外,還發現了人類的終極武器:磁軌炮。
這裏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大力神是幹啥子的?
如果說這個大傢伙組裝起來就是為了拆拆金字塔,那未免太侮辱變形金剛的智商。
它被創造的目的,是為了挨一炮。
沒錯,就是為了被地球人最先進的秘密武器磁軌炮,轟上一炮。
我相信柯博文一直知道人類有這麼一種強悍武器的存在,這種武器可以給變形金剛造成絕大的傷害,因此在暴露真面目之前,它必須搞清楚這種武器的真正威力和運作模式。
最簡單的調查方式,就是讓人類使用這種武器。
整個『金字塔攻略戰』的兩大目標,消滅墮落金鋼,暴露人類最先進武器,全都達到了。
大 力神雖然被轟殺,但臨死前肯定已經記錄了磁軌炮的全部資料,經過分析研究之後,變形金剛肯定也能掌握這種武器--我們看到,變形金剛現在的武器系統之落後,光是殺一個山姆,就殺了兩集將近五個小時還沒幹掉,效率太過低下,但裝備了磁軌炮之後就不同了,那將是一支無敵鐵軍。
至此,整個『金字塔攻略戰』的戰略意圖已經完全達到,柯博文和密卡登兩個難兄難弟,現在已經真正成為了各自集團中獨一無二的強橫元首,相信用不了兩年他們就會集結各自的兵力大舉侵略地球,至於兩人之間的第二次內戰,恐怕要等人類被滅絕之後才會開始。
人類……滅亡似乎是不可避免了。
但……
黑暗中,人類還有一支秘密的科技力量並沒有被變形金剛發現。
現在,那支力量被禁閉在一台超級電腦內,這台電腦的名字叫做『天網』。
儘管約翰·康納曾經警告美國軍方不要繼續研究天網技術,但軍方中少數有識之士卻明白,這可能是人類最後的希望,正所謂飲鴆止渴,顧不上那麼許多了。
兩年之後,二零XX,《變形金剛3:天網反擊戰》,T-800 VS 柯博文,誰將被終結?
補充一點證據:
片中出現過一個誘惑山姆的人形機械體,後來圖窮匕見準備幹掉山姆,卻被山姆的女友用車子撞碎了,大家應該記得吧?
這個女機械人還被大黃蜂調戲過,噴了一臉黃油,還在座位上砸了兩下。
我看到有個網友問:大黃蜂怎麼可能沒感知到這是個狂派呢?
當然,如果她是個狂派的話,大黃蜂肯定會感知到的--但事實上,她的確不是狂派啊!
我相信,這個女性人形機械體,不是所謂的隱者戰士,而應該是一台T-X。
它來自未來,來自那個變形金剛已經大舉侵略地球,人類依靠天網苦苦支撐的時空。
它的任務是殺死山姆。
因為山姆一死,火種源的秘密就無人知曉,而大野心家柯博文後面一系列的陰謀都不可能得逞,金字塔攻略戰也不可能展開,那麼就算到時候變形金剛入侵地球,人類也肯定能獲得勝利。
但是很可惜,這台T-X沒有完成任務,歷史的車輪還在不停轉動,暴雨將至,人類的未來還是要靠自己創造啊。 ~~~~
(繼續閱讀...)
(就可)屈臣氏的歷史
為什麼屈臣氏會叫做屈臣氏呢?明明英文就是Watson's(念法:挖蹭斯),依照常理推斷,不是應該會叫做委臣氏嗎?這是有來由滴...
稍微介紹一點屈臣氏的背景,來!
Mr.Thomas Boswell Watson在1845年來到香港,並在1855年參與了「香港藥房」的經營,1858年屈臣先生的姪子 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受聘為香港藥行的藥劑師,1860年開始正式接管藥房的生意;直到1871年「A.S. Watson & Company」(屈臣氏)才成為正式的商業品牌。
當年,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觀念較新,認為這種營利機構是需要成立品牌認證的,因此一直朝著這個方向來教育他的員工,到了1870年,公司上下都已經貫徹了他的精神,也將商業登記視為第一要務了,因此 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就在1871年到香港商業登記司申請商標註冊。
承辦窗口小姐(以下簡稱小姐):「先生,您好,請問您要辦理什麼業務呢?」
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以下簡稱 Watson):「我要板理商標註冊和登記。」(帶外國口音)
小姐:「好的,請出示您的身份證及印章,還有公司的照片兒。」
Watson:「好滴,Here you go。」
(小姐心想,洋人就是不一樣,說話捲來捲去的,煞是好聽,心中不禁砰砰跳了起來。)
於是小姐埋頭幫 Watson先生辦理登記的同時,Watson先生也在一旁看起了報紙......
......
小姐:「先生,不知道您的公司中文名要取做什麼呢?」(害羞)
Watson:「喔~因為我們家族的姓氏叫 Watson,所以我決定取做"Watson's",中文就叫做"委臣氏"吧。」(發光!!!)
小姐:「喔喔~~~(好強),那怎麼寫呢??」
Watson:「嗯!就是委屈的委,臣服的臣,姓氏的氏。」
小姐:「好的,好滴。」(不知不覺就學起了洋人)
..........
..........
幾天後,登記證下來了,上面斗大的中文字寫著:屈˙臣˙氏。
原來害羞又緊張的小姐把委屈的委搞成委屈的屈啦!!
(繼續閱讀...)
2009-06-19
(看電影)The Art of Travel-旅行的藝術
IMDB連結:THE ART OF TRAVEL
本片並不是動作片也不是冒險片...只是單純地述說一個決定去旅行的人和旅行本身帶給人生命中根本性的改變及影響。基本上,是一部平鋪直述的影片,只不過把最極端的旅行(比攀登珠穆朗瑪更極限)簡單化,變得更容易吸收,完全就是一部激發人內心想放掉一切去流浪的電影,沒有危險、沒有死亡(不像Into the Wild),只有同伴間的友情、愛情和時時刻刻撓動人心的南美洲風土人文。
往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去旅行一直是我最嚮往、最終極的目標,但總是被自己所羈絆。
這些年來,從家庭、從學校、從社會,學到的沒有什麼,就只是學到想辦法綁住自己罷了。也聽過很多的朋友嚮往漫無目的地去旅行,但停留在想法這一步的似乎佔絕大多數,我自己也不例外。
旅行的藝術就是跳出計畫的框架;The art of travel is to deviate from one's plans。
電影裡所看到的,並不只單純述說世界的美麗,旅行的迷人之處,相信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或許是自己覺得連實現都很困難的一個夢想;有人想要在法國買一座葡萄酒莊、有人想在泰晤士河畔的別墅裡擺上6台法拉利、也有人想要登上紐約時裝週的伸展台一展風潮。從小到大,經常聽到身邊人想要實現的夢想、電視上也有人說著他想要實現的夢想、網路上部落格中寫著某人的夢想,但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曾經夢過自己能夠在某種行業上獨當一面、是自由的、是富有生活風格的,但看了這部片才強烈的感覺...這樣子的無目的地旅行正是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不僅僅只是到美麗的地方去旅行,看見美麗的事物而已,而是想要嚐到旅行中的苦楚,體會旅行中無法掌握的事...是這樣子的不確定感才會讓我夢想中的旅行完美,才會讓這個夢想深刻地刻畫在我的心靈中。
心中常會這樣的激動,是不是能夠拋開現有的生活呢?雖然我已經臣服在旅行所能帶給我的感動了,而拋開也並不是我所無法做到的事,但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無法割捨的複雜情感告訴我還不是做這件事的時候,或許只是懦弱吧,只是市井小民的胡思亂想吧,但我依舊覺得...應該還是有可能完成這個夢想的吧。
(繼續閱讀...)
2009-06-12
(看電影)Bottle Shock-酒業風雲
IMDB連結:BOTTLE SHOCK
Bottle Shock:所謂的bottle shock,是指葡萄酒在裝瓶後發生出乎意料的變化,這變化可好可壞,又稱之為「暈酒」。
這部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雖然內容做了些更動,但仍不失其原味。
1976年,一位英國酒商Steven Spurrier自巴黎遠赴重洋至美國加州Napa谷區挑選了26瓶紅、白酒,準備帶回法國讓法國人品嚐新世界的葡萄酒。在當時,法國紅酒可是無人可匹敵的,而且心高氣傲的法國人也從不認為美國或是其他地區的人可以釀出比他們更好的紅酒,他們認為釀酒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傳承,也是獨一無二的技藝,也只有淵遠流長的他們可以釀出世界頂級的葡萄酒。
回到1976年,正值美國建國200周年紀念,早期的美國經歷了禁酒令,禁酒令解除後,Napa谷區雖也有了好的酒莊及酒,但卻一直默默無名,當然國際市場尚未開拓,也或許當時美國國內消費的酒都較屬於便宜的佐餐酒、甜酒、烈酒等...(啤酒應該也是大宗),所以普遍大眾也仍是認為法國酒較優於加州酒,但經過Napa谷區對葡萄酒充滿熱情的釀酒人們不斷的嘗試、鑽研、開發、釀造,也慢慢開拓了加州酒在國際間的名聲。當時的Steven Spurrier有意將加州酒帶進美國,因此來到了加州,馬不停蹄地品嚐了加州各酒莊的葡萄酒。電影裡可看出加州的釀酒人對自己的酒雖然有信心,但心中仍深信法國葡萄酒的崇高地位,因此並不奢望被Steven Spurrier帶去參加比賽的酒能夠打敗法國葡萄酒,而是希望藉著此次比賽推廣加州葡萄酒。
這部電影的色彩飽和,加州谷區的天空也相當美麗,片中並未太著墨於刻畫人物的個性,也因此劇中人物比較平面,不會讓人有太多的驚喜,但這個1976年的美法品酒會情節實在非常的經典,所以如果以輕鬆的心情來看這部片子,也會很容易的就吞嚥下肚了。
故事的內容簡單,最主要是繞著當年釀造品酒會中夏多內冠軍白酒的Chateau Montelena打轉,影片中只能看到一位快要破產的酒莊主人與喜歡衝浪的嬉皮兒子,並未能夠對主人Jim Barrett如何投入葡萄酒釀造業的過程有所著墨。最後酒莊主人Jim Barrett散盡家產釀造出的500箱夏多內白酒卻因為酒色呈紅銅色(原本夏多內應該是透明的金黃色),雖然酒體飽滿、酒質優良,但卻因顏色問題而讓Jim Barrett放棄釀酒,轉頭回去向以前的公司求一份工作,沒料到這紅銅色卻是因為製作過程太過完美而造成的(片中提到:白葡萄中內含褐色素,如接觸到空氣就會氧化消失,但Jim卻因為力求完美,沒有讓這些酒接觸到空氣就入桶熟成了),最後Chateau Montelena這瓶73年的夏多內擊敗了法國頂級莊園白酒,成為當年的冠軍,也被當時唯一參加的媒體記者George Taber(Time雜誌)報導了出來,紅遍全世界。所以片名就取為Bottle Shock,意指若不經過那樣的變化,這瓶夏多內搞不好就被酒莊主人給拿去垃圾場給埋掉了。
現實上,這批1973年夏多內拿下了當時品酒會白酒組的冠軍,酒色也的確一度是紅銅色,不過在運送到巴黎之前就已回復美麗透明的金黃色了,而Jim Barrett雖然是酒莊負責人,但並不是主要的釀酒師,而且在1975年那時候,他還身兼本來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而在美法品酒會時也沒有Napa谷區的代表出席,電影中則讓Chateau Montelena的少莊主Bo Barrett去參加了此會;且為了電影取景的效果,也將品酒會的地點從洲際飯店移師到巴黎近郊的農莊。且在此之前,為了將這26瓶紅、白酒帶離美國,電影中還讓Bo Barrett和Steven Spurrier在機場請求搭機的旅客協助(因為當時規定每人只能帶1瓶酒當隨身行李)的橋段,現實上是經由熟悉的旅行業者協助,請團客一起帶進法國。
由於電影的角色張力不大,對於種植葡萄的過程也著墨不多,所以不用想著要經由此部片得到什麼品酒知識或是種植技巧,甚至釀酒的過程也沒有特別帶出,因此可以輕鬆地用晚上的空閒時光來欣賞這部戲就綽綽有餘了。
(繼續閱讀...)
(看電影)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
IMDB連結:GRAN TORINO
如果克林伊斯威特為自己的生命態度下了一個註腳,那應該就是GRAN TORINO了,或許是他想要表達的硬漢精神。
強悍、守舊的美國精神,從主角極度厭惡日本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方面也是他在福特公司幹了50年)。雖然是老人了,但是剛烈的脾氣卻一直沒變,極度氣憤之下也會摔椅子、"讚"桌子出氣,動不動就拿出來福槍指著踏進他院子草皮的華裔小流氓的頭,雖然看似非常暴躁,但對隔壁剛搬進來的一戶華裔人家的小兒子卻是態度大大不同,就好像師傅帶徒弟似的,教導他人生的道理(最主要是成為真正男人的道理),免費讓他使用車庫裡的工具,甚至把最愛的GRAN TORINO借給他去載馬子~~
克林伊斯威特沙啞低沉嗓音的威脅感實在頗重,還有他經典的表情依然殺氣十足,飾演一位打過韓戰,晚年喪妻,2個兒子皆不孝、孫兒都不敬的老頭,滿嘴髒話、諷刺刻薄且是個種族歧視份子,這樣的他演起來真的很有味道。老人都愛坐在門口的陽台上摸著大狗、喝著啤酒、抽著菸、看著鄰居的種種行為,也就這樣他無意間解救了鄰居姊弟的幫派麻煩,和他們成為忘年之交。
本片也點出了美國的一些問題,老人問題、種族歧視問題、青少年幫派問題,墨西哥、亞洲、黑人青少年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或地盤,也許也為了面子,結黨成群與執法者、白人鬥爭,造成社區的不安與暴力問題。裡面的華裔姊姊這樣告訴克林伊斯威特,她說:『女孩進大學,男孩進監獄。』也反映出美國低層移民最真實的一面與問題。
從一開始如刺蝟般很難接近的頑固退伍老人,到後來願意犧牲自己生命以挽救原本他最厭惡的華裔移民青年,這樣的劇情轉變最後結束地讓人不捨,胸口都會無法控制地抽痛一下,但最後最大快人心的就是他把GRAN TORINO留給華裔青年後,她大孫女臉上那種扭曲的表情,真是!爽啊!
(繼續閱讀...)
2009-06-11
(無法分類)屋漏偏逢連夜雨...
上個月,因為公司把我的職務從業務部調回館內房務部,因此原本配屬的公務車就得移交出去了,連忙請朋友幫忙找二手車選購,也運氣很好地找到一台VW Pointer小貨卡,5/16就交車了。
於是乎,下墾丁潛水搬裝備、搬家等等大小瑣事都讓這輛福斯小獵犬寬大的載貨區包辦了,也很喜歡手排車的駕駛樂趣(尤其是在南部鄉下沒有太多車輛的狀況下),只不過好景不常......
=======================六月十號==========================
事情就發生在6/10晚上。
6/10那天館內沒有太多狀況,房間也順利地完成,阿姨、姐妹們也早早地順利地補休回家了,於是把辦公室剩餘的事情處理完成後,大約6點多離開公司,準備去赴鹿角的晚餐約會。
在鹿角,抽了根長壽,喝了杯冰紅茶,正待大眼下班一起去"風的故鄉"吃晚餐時,我很腦殘地想說把原本停得好好的車移到不會擋到別人出入的位置,大約只是往後退20公尺而已吧~沒想到一打開車門,一輛摩托車就砰!地撞過來,撞到了我剛好打開的門上,騎車的老伯並沒有摔倒,只是馬上指著我鼻子說:你!到我家來!你!住在哪裡?於是我照實回答...上了他的摩托車到他家,老伯的兒子表示要我載他到醫院去檢查、包紮一下,我就開了洪老大的車,載著老伯到南門醫院,結果縫了六針,還好X光片、斷層掃瞄、血液檢查、心電圖檢查都沒有異狀,就載著老伯回到他家。
回到鹿角,才發現我們7點多離開時他們叫了便當,竟然到了快要9點了,便當還沒送來,於是洪老太火大就退了便當,差遣大眼和小媽去買麥當勞,因此我們一群6個人就啃著麥當勞"慶祝"今晚的不順利(洪老大還查了黃曆,發現當晚根本就是一片紅的好日子呀,我們這群人是怎麼回事??)
車子的事情還沒結束呢,當我回到宿舍,我老背就在門口站著(不知道是不是去散步,但卻也喚起了我兒時不愉快的記憶),馬上就問我去了哪裡?是錢太多花不完,每天都在外面吃飯,是不能在公司吃是嗎云云...當然我故作鎮定,沒想到停好車要開門,這輛野狗卻硬是要拆我台,門一開就把整片玻璃給搞碎了(因為被撞所以門變了型),所發出的聲響就引起了我老背的注意,於是我就老實招出今晚發生的事情,當然免不了一頓責難。其實我心裡也知道,開門要看前後沒車,我也知道車子受傷了我得花錢,我也知道我沒有放假沒辦法親自開車去修,但我現在心裡在想很多事,你急著問我我要怎麼回答呀?為何我老背總是要當成我什麼都不知道呢?所以我只能選擇默不出聲,因為我知道這時候我要出口說的話絕對不會好聽,就把耳朵關起來好了,免得跟老背起衝突。
======================六月十一號=========================
今天太子的秀玲就帶了屏東廠的廠長來幫我把車開回去估價、維修了。
因為沒有報警備案的關係,我也沒有辦法用保險理賠,況且老子保險才保了不到一個月啊~~就他X出事了!!
一切就只能等秀玲打電話給我報價了,好不容易捱到6/10領薪水,現在又要縮衣節食了...SHIT!!
======================六月十三號=========================
昨天好不容易屏東的廠長報價過來了,開價20,000塊,討論後決定後面的刮痕不做烤漆,最後成交價15,000元,喵的!沒錢了!重點是別人都不相信我沒錢,這才哀怨吧!!
(繼續閱讀...)